Who Am I in God

Searching, Searching, Searching, ...
I went too far....
I need to be home.

Tuesday, February 18, 2014

抗拒在我們內的「法利塞人的酵母」(馬8:15)




天主臨在的操練就是愛的操練,除了不斷地加強愛外,還有甚麼其它的果實呢?

天主見到祂眼前的這個靈魂,渴望與祂時時在一起,為了這樣的理由,盡其所能,甚至不斷地掏空自己,甚是喜愛。祂加倍賜給他恩寵,經常拜訪他,叫他時常覺得主在他內。他不僅知道上主臨在,甚至親嚐到祂,教他經驗到其中的各種歡愉。祂以聖體聖事進入他,允許他達到與祂更親密的結合。如果我們體會到這種結合是甚麼樣的經驗,為了享有祂,我們還有甚麼不可以做的呢?我們所讀聖人的生命故事及所記載的主題,就是在說他們經驗到天主的至福極樂。

我們可以說天主持續的臨在是不可能的事嗎?這樣的想法千萬不能在你心裏,反而特別需要你的努力。我們通常只愛我們所喜愛的東西,但卻不會因此而去深思反省它。但所喜愛的東西不留在我們的記憶裡是不可能的,假如我們了解它一如它應該被了解的程度。

按我們一般的講法,不是說一位好太太總是想著自己的先生,母親總是掛念著她的獨子,朋友思念朋友嗎?

如此這般,他們腦中沒有其他的念頭嗎?不。更好說他們很自願地思念他們所愛的人,常常想念他們,沒有其他任何想法可以減弱這樣的意念。對我們而言,甚麼事都想到天主是很自然、輕易的,越是如此,越能想到萬事萬物都因上主而存在,且與上主有關。

Fr. Jean-Nicolas Grou, S.J. (23 Nov. 1731–13 Dec. 1803)  法國耶穌會士,一位受人喜愛的神修大師
譯自 “Resisting the Leaven of the Pharisees in Us”, P. 270, Magnificat, Feb. 2014, Vo 15, No.12
02-18-2014

Sunday, February 16, 2014

「她把一切默存在心中」(路2:51) ,小道進入愛的世界



愛需要自我犧牲。然而儘管我們每一個人都願意去愛和被愛,但我們活在一個具有承諾恐懼症的世界裡。一個矛盾的說法是在沒有承諾要求我們該如何做之下,只要我們重新開始每一個時刻,我們深深相信我們就是自由的,但真愛是束縛的所有的快樂是從我自己的小心眼裡超脫出來。

在婚姻裡,我們選擇去愛。這樣的決定開始創造我們,因為在個人的世界裡沒有成長的機會,只有當我們彼此承諾,才會有成長。

母道尤其是邀請我們擴大愛的範圍,甚至遠超過婚姻。對子女的養育是自願地給予和服務,絕不能討價還價。我們死亡的文化卻把母職變成了個人的選修課,叫人心痛的是如此的文化故意不談公開的謊言

母道的承諾是一種屬靈的操練。它強調的不僅是每天的,甚至是每時每刻的死於自我,我不光是在孩子出生之際對他有承諾,我必須每天一再地對他保持我的承諾。如此,母職實在近似於我們在基督內的生活。

當我寫此文時,我正期待著即將出生的第六胎。我希望我能說,從五個孩子身上,我已學到完全承諾的母道藝術,但我不能也許為此之故,上主不斷地賜給我孩子,給我機會重新學習。

Angel Franks, 神學家,就職於 Theologica Institute for the New Evangelization of St. John’s Seminary,波士頓,是六個在家教育孩子的母親(a homeschooling mother of six)
譯自 She Pondered These Things in Her Heart (LK 2:51), The Narrow Way to the World of love , P. 145, Magnificat, Jan 2014


2-16-2014

Monday, February 10, 2014

「凡摸到祂的,就都痊癒了」(馬6:56)


阿曼多是個叫人難忘的八歲小男孩。他被孤兒院遺棄而來到我們這裡(L'Arche方舟國際殘障組織) ,他非常瘦小,不能說話,也不能行動。因為不想再過被母親拋棄的生活,他拒絕進食,因缺乏營養而極瘦小虛弱。然而,在我們這裡住了一陣子之後,他感覺到有人抱他、愛他、希望他活下去,逐漸地他開始吃東西,身體大有進步,不過他仍無法走路、說話、及自己進食,身體仍是扭曲和破碎的,同時也有嚴重的智障。但是當你把他抱起來時,他的眼睛和全身散發出高興和喜樂的抖顫,並說「我愛你」。他對人們具有很深的治癒療效!

對許多人來說,他們不知道自己內有座深井。當那井水被輕輕觸動後,生命的泉水和愛的泉水便源源流出。這個訊息啟示我們,這些泉水是存在的,且可因為我們任何一個人而使它們冒湧出來,流向人們,賜與生命和希望。

這就是阿曼多的影響力。在某種奧祕的方式下,他的破碎殘缺叫我們看到自己的破碎,無法去愛,我們的心障和心硬。就算他如此的破碎不勘,如此的受到傷害,卻仍是生命的泉源,那麼我有勇氣去看自己的殘缺,去相信我也能給他人生命的力量;我無須假裝比別人好,及一定要占鰲頭,我可以坦然地做自己,在我的獨特中做我自己。相信這個解放後的自由可經驗到很大的治癒。就算我有心靈上和肉體上的傷痛,就算我有許多極限和不足,但也有諸多天賦,我允許自己做自己,我深信現在的我被深深地愛著,同時我也有能力去愛和成長。



By Jean Vanier/溫立光 信與光團體創辦L'Arche方舟國際殘障組織的創辦人
譯自 “A who touched him got well”, P. 142, Magnificat, Feb. 2014, Vo 15, No.12
P.S. 雲神父生前曾在加拿大的L'Arche Daybreak Community做駐堂神父,在與智障人亞當有密切的相處後,寫了一本”Adam, God’s Beloved”靈修名著。

02-10-2014

Friday, February 7, 2014

當我們缺乏信德時應有的態度



很多好信徒經常擔心或著憂慮自己,因為他們說感覺不到自己對上主的虔誠,在心中感覺不到天主的愛,也沒有為神受苦的準備,缺乏熱誠去犧牲奉獻。那麼我將要告訴他們,不要擔心這些感覺:因為對天主 的虔誠是意願的問題,而不是感覺的問題。

誠然情緒可以大大加強意願:譬如說當你對工作充滿熱愛,會因此而精力充沛,感到樂觀,信心十足,甚至你全然投入其中。有時,在為天主服務時,祂賜給我們情緒上的熱誠,讓我們感覺到祂的軛是輕柔的,以幫助我們有活力及有恆心地培養出為祂服務的習慣。但如果祂沒有給工作的喜樂,反而是身體的疲憊、心靈的無趣,如果我們感覺到心死,如果所有為祂的服務似乎變得沒有目的、徒勞無功、甚至殘酷的:就算處在這樣的情況下,而我們仍堅持在崗位上,是不是造成我們的絕望或消沉沮喪?相反於我們負面的感覺,我們確切的知道,這證明我們對天主的虔誠。更重要的是我們深知,我們愛上主,而非只是愛祂所賜的禮物,這樣的愛才得以臻於完美;因為愛和虔誠不是在人的情緒中,而是在人的意願裡。

聖湯姆斯亞奎納說,虔誠意謂著一個人下定決心為主服務。且更進一步去證明如何虔誠和愛是相互的因果:愛使人虔誠,因為愛讓一個人願意去為自己的朋友服務;虔誠餵養愛,因為友愛的行為保衛並加深友誼。無論何時,當你承行主旨,就是加深你對上主的愛,不管你的感覺如何。

By Fr. Gerald Vann, O.P. 英國道明會士,著名的傳道家、演說家及作者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譯自 Dealing with Our Lack of Faith, P. 82, Magnificat, Feb. 2014, Vo 15, No.12